内容导航 第1页:示波器发明了游戏 第2页:动荡的黄金岁月--发展 第3页:游戏机的最初成功 第4页:IBM PC帝国的崛起 第5页:MS-DOS下的荣耀--经典游戏 第6页:SLG(Simulation Game)策略游戏 第7页:SIM(Simulation)类模拟游戏 第8页:升级、再升级--硬件同期的发展 第9页:Windows95诞生 第10页:大趋势——关于电脑游戏发展的方向 第11页:硬件市场的争夺——战火在这里点燃 第12页:面目全非的旧识——新的游戏时代到来 第13页:未来——真的和电影是一样的吗 第14页:尾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 3Dfx Vs nVidia Vs ATI 1996年,全世界的电脑游戏玩家目睹了一个奇迹的诞生,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公司一夜之间成了全世界狂热游戏爱好者顶礼膜拜的偶像。这个图形硬件的生产商和id公司携手,在电脑业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风暴,把电脑世界拉入了疯狂的3D时代,这就是令今天很多老玩家至今难以忘怀的3dfx。3dfx创造的Voodoo,作为PC历史上最经典最伟大的一款显卡,从它诞生伊始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拥有6MB EDO RAM显存的Voodoo尽管只是一块3D图形子卡,但它所创造出来的美丽却掠走了不可思议的85%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的电脑玩家和游戏生产商死心塌地的为它服务。Voodoo之后,像素填充率,多边形生成数量等专业枯燥的一个个数字成了电脑发烧友们口中念念有词的神秘咒语,对当时的游戏玩家来说,一块Voodoo显卡更是其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
从96年E3上劳拉·克拉馥的迷人曲线吸引了所有玩家的目光开始,绘制这个美丽背影的Voodoo 3D图形子卡和3dfx公司也开始了其传奇的旅途。在相继推出Voodoo2、Banshee和Voodoo3等几个极为经典的产品后,3dfx站在了3D游戏世界的顶峰,所有的3D游戏,不管是极品飞车、古墓丽影,甚至是高傲的雷神之锤无一不对Voodoo系列显卡进行优化,全世界都被南美洲的神秘巫师Voodoo所吸引。
还没有来得及正式销售的的最后一款Voodoo显卡——Voodoo5 6000,
在Voodoo最辉煌的时期,却有一个美籍华人野心勃勃的妄图推翻庞大的Voodoo王朝,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他就是nVIDIA的CEO和创始人黄仁勋。尽管有着极其失败的NV1、NV2,但nVIDIA没有放弃它在图形技术和发展上的追求,97年底推出的NV3(即Riva128)给nVIDIA带来了第一个甜头。而nVIDIA更是聪明的抓住3D API之争的机会,全力支持泛用图形API OpenGL和业界老大微软的Direct3D,而3dfx还顽固的坚持着自己独特的Glide3D。nVIDIA推出了经典的TNT系列在一步一步蚕食3dfx的领地,3dfx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更由于新产品的研制不力,被nVIDIA在技术和市场上迎头赶上。
到了1999年8月,nVIDIA一个划时代的产品——Geforce 256的诞生给了3dfx致命一击。GeForce256上所提出崭新的硬件T&L和GPU的概念在多年后深入人心,成为新一代显卡的标志。GeForce256的推出也代表着nVIDIA在技术上全面超过了3dfx,从而被市场所广泛认同和接受。这是一块和Voodoo同样经典的显卡,它的诞生为nVIDIA帝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千禧年Geforce2系列的登场则给3dfx的坟墓盖上了最后一铲土,终于,内部混乱、市场萎靡的3dfx被老对手nVIDIA收购,最终变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nVIDIA成为当时显卡市场上的唯一的霸主。
GeForce256,nVIDIA划时代的产品,它的推出也直接加速了3dfx的倒掉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nVIDIA为自己的帝国沾沾自喜的时候,另一个华人何国源主宰的ATi公司也开始觊觎显卡市场的宝座。诞生于1985年的ATI是一家老牌的显卡公司,在经过默默无闻的80年代后,90年代中期突然发力,利用Mach64及其改进型号3D Rage系列显示芯片抢占了大量OEM和服务器市场份额。
90年代末,垂涎于3D图形芯片的巨大市场,ATI从Rage128起步,开始了和宿敌nVIDIA的抗战历程。在这场战争的初期,由于技术的落后,ATI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直到经典的Radeon系列的出现,ATI终于有了可以和nVIDIA分庭抗礼的资本。2002年5月,完整支持DirectX9.0的R9700(R300核心)推出市场。R300系列图形芯片的出现,给3D图形技术带来了又一场革命。Vertex Shader和Pixel Shader2.0所带来的巨大画质进步给两大图形巨头的战争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ATI头一次尝到了技术领跑者的甜头,而nVIDIA则开始了其自NV2之后的最长一段低潮期。被市场广泛接受的ATI凭借着R300系列图形芯片的强大性能和良好口碑,赢得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的胜利,胜利果实延续至今,ATI身上俨然已经透出了一股舍我其谁的霸主气势,nVIDIA无奈的让出了自己技术和市场老大的宝座。
镭9700的推出,让ATi第一次尝到了领先竞争对手的美妙感受
而随着6800U和X800XTPE的发布,下一场显卡战争的硝烟都已可以随处闻到。谁胜谁负现在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技术上,支持Shader Model 3.0的6800系列显示芯片显然占据了较为有利的先机。
而在显卡的战场之外,则是一对恩怨延续了将近30多年的老对手在CPU战场上的殊死搏斗。 双雄会 Intel Vs AMD
尽管有着开拓PC疆土并肩奋战的经历,有过同样源自仙童公司的光荣历史,但Intel和AMD这两个永恒的竞争对手在Pentium处理器诞生后矛盾激化,双方势同水火,开始了PC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饱受80X86兼容芯片对自己产品打压之苦的Intel,为了阻止从80386开始的AMD等CPU生产厂商对其中央处理器的仿制,以及避开80X86专利在美国商标法上的硬性规定,Intel于1993年隆重推出了Pentium这一新的自有品牌CPU,企图把所有的其它兼容芯片生产商从80X86的领域赶出去。与之彻底决裂的AMD公司不甘示弱,同样推出了自有品牌K5系列CPU。
在奔腾的年代,第一次CPU大战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由于习惯问题,Pentium仍然被普通消费者称为80586,但凭借着其超强的浮点运算能力和先进的架构,Pentium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市场上都完全击败了同是80X86架构的K5。而Intel也轻松击败了追随者AMD和Cyrix,并把Cyrix打得一蹶不振。在Intel获得了CPU战场上最有利的地位后,一颗奔腾的芯的广告也在这个时候深入人心,“Intel inside”的CPU一度成为了最先进PC的标志之一。
这个被cracked的logo夸张地展现了Intel Inside的强大攻势
随后,Intel推出的PentiumMMX则拉响了第二次CPU战争的警报。伴随着Windows95的发售和取得的巨大成功,多媒体性能一度成了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这颗被鼓吹为具有强大多媒体性能的新型CPU就是通过这个契机介入了CPU市场。在这颗被国内电脑爱好者戏称为妈妈叉的CPU开始Intel征服之旅的同时,AMD也用新推出的K6对PentiumMMX进行了顽强的阻击。Intel见势不妙,推出了完全抛弃现有架构的Slot 1和Socket370系列CPU,并通过架构的改变获得了性能的极大提升,这样的性能提升让局限于Socket7架构的K6尴尬不已。
随着PentiumII和CeleronA这些强力增援的到来,落后的K6系列CPU已不堪重负。尽管前期和中期AMD利用K6-2的游戏性能曾取得一些胜仗,但在奔腾的Intel集团军的重重进攻下,从K6到集成3D NOW!指令的K6-2到集成256KB全速L2缓存的K6-III最终全线败退,AMD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从此站在了市场的弱势地位上。在当时,市场上高端的商用CPU全部是PentiumII,而低端市场和超频爱好者的最爱则是被称为超频之王的CeleronA,AMD在零售市场和OEM市场上几乎没有落脚之地,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比AMD还倒霉的是Cyrix,如果说K6还能在某些方面和PentiumII抗衡的话,那Cyrix只能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了,在推出了几款性能低下的80X86兼容CPU后,Cryix彻底从市场上消失了,最终被VIA威盛收购。
就在Intel沾沾自喜的推出PentiumIII,妄图给AMD最致命一击的时候,却没有想到AMD正在酝酿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反攻。从技术的眼光来看,初期的PentiumIII只不过是一块加上了SSE功能的PentiumII而已,性能并不十分理想,而AMD抓住了这个Intel少有的失误,推出了具有先进的SocketA和SlotA架构的Athlon系列CPU。作为AMD最为得意的杀手锏,Athlon源于DEC的优秀RISC指令模式的CPU的Alpha EV6总线架构,具有两倍速率的前端总线,极其强大的浮点和整数运算能力。
这颗集RISC和CISC两系优点于一身的CPU,从它诞生伊始就把Intel性能之王的桂冠抢在手中,并一直保持到GHz时代的到来。这颗架构极为先进的CPU,历时5年与Intel两代CPU血战屹立不倒,直到Northwood Pentiun4 登场,才帮助Intel把这个最难缠的老家伙甩到身后。除了用Athlon系列CPU打击Intel的高端PentiumIII,AMD还学会了Intel细分市场的做法,通过推出Athlon的廉价64K L2版CPU Duron,对本属于Celeron的低端市场进行了一番猛烈的攻击。具有和Athlon同样先进架构的Duron甚至在与Intel史上最强大的赛扬系列CPU Tulatin Celeron的周旋中也丝毫不落下风,AMD取得了两线作战的完胜。
2000年3月7日,作为送给普通电脑爱好者的千禧年礼物,AMD领先Intel两天发布了首颗进入GHz时代的CPU,这颗1GHz 的Athlon CPU,给了频率至上的Intel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打击,逼得Intel甚至打乱自己的产品线,推出了性能和高端PentiumIII相差无几、拥有256KB L2的Tulatin Celeron来匆匆应战,最后导致自己PentiumIII市场的完全混乱。经过了令Intel蒙羞的Willimate Pentium4,Intel痛定思痛,潜心研发出了Northwood 的Pentium4,而最终Intel更是冠以了800Mhz的高速总线和HT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最终无论在频率还是性能上都完全击败了老对手AthlonXP,速度之王和性能之王的桂冠重又戴回在Intel头上。
虽然SlotA接口的Athlon自身销售不成功,但不可否认的人,它为后边的SoketA架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AMD的Athlon64系列CPU和Intel LG775的Prescott Pentium4系列CPU之间的大战又呈现一触即发的态势,从架构上看,AMD又成为了先进技术的领跑者,然而具有巨大的技术和资本优势的Intel决不会轻易就范。不知道在Intel强大的频率攻势和商业攻势面前,AMD能否笑到最后,不过作为一个胆敢向伟大的Intel屡次发起不屈挑战的孤独斗士,即使失败了,仍然值得我们向它致以崇高的敬意——AMD,一路走好。
除了显卡、CPU领域的残酷战争,其他电脑技术发展的领域一样充满着血雨腥风,创新一统音频输出设备的世界;辉煌的昆腾、IBM在硬盘领域最终倒下;台系主板厂商的历次激战;Rumbus和DDR关于内存标准的斗争……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无数曾经辉煌的公司成了历史书上一个个简单的名字,PC在追求更快更强的道路上标准逐渐统一,简单、易用、稳定、性能强大成了PC发展的未来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