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ium4恐怕是现在做广告最多、内容最怪异的计算机配件产品了。作为intel今年的旗舰产品,intel除了在CPU本身的市场推广上不遗余力外,为了获得更多主板厂商的快速支持,从而为Pentium4准备一个安稳的家,intel也辅导主板厂商进行主板的设计和生产。

华硕P4T 盈通P4I6A
作为Pentium4设计、制造和主推厂商,intel最了解Pentium4的各种性状,所以它特意为这个功率巨大(两个额外的电源接口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运行频率高(都1.8GHz了,FSB也都有400MHz)的宝贝儿子设计了一个家的雏形。在这个家里,不仅电源的规格被严格的定制,同样要求严格的系统配件还有与支配的机箱、散热器。另外由于Pentium4使用了intel的另一个亲儿子——RDRAM,所以主板布线和终端结构都十分的讲究。配合Pentium4 CPU的新型芯片组intel i850(i860就不多说了)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如此复杂的系统如何能够让各个配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呢?
那么,作为连接计算机中几乎所有配件的核心接点的主板,在整个Pentium4系统架构中同样备受intel的关注,所以同许多体提供核心零件的厂商一样,intel提供了Pentium4主板的设计规范,换一个角度说,只有遵从此规范的Pentium4主板,intel才保证Pentium4 CPU能在上面正常的工作。为了降低本来利润就已经不高,但是设计复杂的Pentium4主板的研发成本和加快产品推出的速度,绝大多数厂商采用了intel所提供的公版结构设计。
在这样的公版设计中,主要体现在CPU Socket、RIMM、MCH芯片i82850、AGP Slot几个重要系统组件无论从表面的零件布局还是内部的数据、地址信号走线都是相对固定的,各个厂家layer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电源、CNR Slot、ICH、PCI Slot等零件的布局和线路上。但是如同在GeForce时代,Elsa坚持使用非公版的PCB设计和驱动程序一样,一些具有很强自身研发实力的主板大厂同样很大的改动了Pentium4主板的设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核心配件(对Pentium4的系统来说,Pentium4 CPU和i850就使核心配件)的研发厂商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比一般厂商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因此性能上也会有一定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设计的周边配件相容程度更高,这个优势无论在DIY市场还是OEM市场中都十分重要,毕竟没有多少人希望面对一个天天出莫名其妙故障的系统。
说了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际测试两块Pentium4的主板,它们一个是非公版设计的代表——ASUS P4T,另一个是公版设计的代表——盈通 P4I6A。
有关ASUS P4T更多的介绍了,因为各个地方的评测并不少见。它最大的特点是在设计上比较特殊,和其它使用公版设计的主板比起来,CPU Socket、RIMM、MTH位置相对公版设计改动相当大,据说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让控制AGP、RDRAM、CPU信号线路长度接近,从而获得高频率下相一致的信号,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可靠工作。另外,凭借ASUS的名头,这样的设计似乎是造就高性能的原因。后面我将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所谓高性能的来源。采用非公版设计固然有它的好处(不然ASUS也不会采用),比如前面提到的有利于系统稳定以外,散热方面也会得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公版的设计给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首先,不标准零件布局带来了主板安装、使用上的困难,虽然ASUS P4T提供了为其非标准结构定制的背板和托板,但是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安装繁琐、调整困难。按照Pentium4主板的设计规范,CPU Socket必须被安放在主板上边缘的中间,因为在那里设计了直接固定沉重Pentium4 CPU及散热器的装置;而RIMM位置的改变,在方便了RDRAM散热的同时却影响了发热量更大的CPU散热,通常安装在机箱后部的风扇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散热效果。另一个比较大的设计差异是ASUS P4T RIMM的布局同标准的chanel不同,它采用交错的位置安装RDRAM,形象一点说就是RIMM1和RIMM3、RIMM0和RIMM2必须使用完全一样的内存规格,而不是通常的RIMM1和RIMM3、RIMM0和RIMM2是一对。虽然在说明书上有明确关于内存安装的说明,但是这样的设计仍然给安装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比起来,盈通 P4I6A可谓是严格依照intel规范及ATX规范设计主要零件布局,CPU风扇的散热能力同样能够帮助MTH散热;AGP Slot是普通的AGP接口,而不是ASUS P4T所采用的AGP Pro Slot,考虑到AGP Pro显示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AGP Pro Slot确无意义,所以多数厂商也是这样设计的;同AGP Slot一样,盈通 P4I6A提供了一条CNR Slot,而ASUS P4T没有提供,而这次情况正好相反,CNR Slot明显多余!本身面向低端的CNR在低端市场都吃不开,何况面向高端的Pentium4?但是ASUS P4T利用改换RIMM布局和未安装CNR Slot从而有较大空间的优势提供第六条PCI Slot,真不知道是不是ASUS同样没有能力解决i850芯片组在支持PCI Slot上的局限。在方便用户使用的设计上,盈通 P4I6A的简便安装略胜一筹,毕竟是公版设计,各种周边配件配合更容易一些。主板带电指示灯、平行主板并且标注清晰易读的各种接口也是盈通 P4I6A的特点。
但是如果你对上面所对比的内容不以为然,坚持只要性能好,安装使用困难不是问题,那么下面的对比将给你这方面的答案。
测试环境:
ASUS P4T vs. 盈通 P4I6A
Pentium4 1.5GHz
Samsung PC800 128MB*2 RDRAM
IBM 60GXP 40GB
ASUS V8200 GeForce3 Pure
软件平台:
简体中文Windows98SE
3Dmark2001中的标准测试
SiSoft Sandra 2001te Professional
Quake3A中,所有图像质量设置为最高,分辨率分别为1024*768和1600*1200,32bit色深和材质、16bit色深和材质分别测试
考虑到测试是针对此两块主板的对比测试,成绩具有相对意义而不是绝对意义,所以在测试中没有强调使用将获得更好测试结果的英文测试环境。
(测试数据)
1 |
盈通 P4I6A |
ASUS P4T |
CPU Benchmark |
1 |
Dhrystone ALU 2752 MIPS |
Dhrystone ALU 2807 MIPS |
1 |
Whetstone FPU/SSE2 859/1755 MFLOPS |
Whetstone FPU/SSE2 892/1856 MFLOPS |
CPU Multi-Media Benchmark |
1 |
Integer SSE2 5785 it/s |
Integer SSE2 5956 it/s |
1 |
Floating-Point SSE2 7017 it/s |
Floating-Point SSE2 7309 it/s |
Drives Benchmark |
1 |
Drive Index 25814 |
Drive Index 25639 |
Benchmark Breakdown |
Buffered Read |
80 MB/s |
82 MB/s |
Sequential Read |
38 MB/s |
38 MB/s |
Random Read |
6 MB/s |
6 MB/s |
Buffered Write |
57 MB/s |
60 MB/s |
Sequential Write |
36 MB/s |
35 MB/s |
Random Write |
9 MB/s |
9 MB/s |
Average Access Time |
8 ms (estimated) |
8 ms (estimated) |
Memory Benchmark |
1 |
Int ALU/RAM Bandwidth 1319 MB/s |
Int ALU/RAM Bandwidth 1383 MB/s |
1 |
Float FPU/RAM Bandwidth 1399 MB/s |
Float FPU/RAM Bandwidth 1409 MB/s |
Int ALU (Integer STREAM) Results Breakdown |
Assignment |
1235MB/s |
1294MB/s |
Scaling |
1203MB/s |
1262MB/s |
Addition |
1444MB/s |
1511MB/s |
Triad |
1397MB/s |
1467MB/s |
Data Item Size |
4-bytes / 32-bits |
4-bytes / 32-bits |
Float FPU (Float STREAM) Memory Results Breakdown |
Assignment |
1310MB/s |
1309MB/s |
Scaling |
1297MB/s |
1293MB/s |
Addition |
1496MB/s |
1520MB/s |
Triad |
1493MB/s |
1516MB/s |
Data Item Size |
8-bytes / 64-bits |
8-bytes / 64-bits |
3DMark2001 |
1 |
5444 |
5617 |
Game 1 - Car Chase - Low Detail |
86.1 fps |
88.8 fps |
Game 1 - Car Chase - High Detail |
29.3 fps |
32.5 fps |
Game 2 - Dragothic - Low Detail |
83.5 fps |
83.5 fps |
Game 2 - Dragothic - High Detail |
42.0 fps |
42.1 fps |
Game 3 - Lobby - Low Detail |
98.3 fps |
101.4 fps |
Game 3 - Lobby - High Detail |
46.5 fps |
49.0 fps |
Game 4 - Nature |
20.4 fps |
20.5 fps |
Quake3 |
1024*768@32bit |
141.4 |
142.4 |
1024*768@16bit |
142.7 |
143.1 |
1600*1200@32bit |
78.2 |
78.3 |
1600*1200@16bit |
75.4 |
75.5 |
由于主板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它的性能要间接的通过CPU性能、磁盘性能、内存性能和图形性能展现,所以所获得成绩不能说是主板的直接性能,应该说是主板性能的体现。
从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正像同场所想象的那样,ASUS P4T在绝大多数性能测试项目中领先,其中包括CPU的整数、浮点、多媒体性能,以速度为基准的图形性能。而盈通 P4I6A在磁盘测试的项目中领先。
现在,也许你会说,看看,ASUS的性能就是高,非公版设计在性能上就是有优势,而且优势明显(完全一样架构、一样测试环境能有差别的情况下)。但是测试的结果也表明了另一个问题,下面就是经过比较性能上具有差异的测试项目,连同对一些未公布数据的比较所获得的结果。CPU的整数、浮点、多媒体性能、以速度为基准的图形性能的优劣,同CPU的速度联系极为紧密,有些项目就是对CPU性能的直接测试,而理论上使用同一块CPU所获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而相比之下,磁盘的性能更多的同芯片组有关,而CPU性能对它们的影响相对弱一些。
那么,究竟是什么带来的性能差异呢?绝对的说是因为ASUS的设计所带来的有些偏颇,因为它们所使用的CPU频率是不一样的!!hehe,也许你会奇怪,明明使用的都是同一颗Pentium4 1.5GHz嘛,怎么又都不一样了?可以这样说,因为它在主板上作了手脚!经过测试,可以发现,理论值应该为100MHz的基频在ASUS P4T上的测试结果为100.7MHz,而盈通 P4I6A为99.8MHz!我想,剩下的话我也不用多说了,虽然差异仅仅是微不足道的1%,但是性能的差异不也就是这微不足道的1%么?当然,我这里还要强调,指出上述问题并不是针对ASUS,频率不觉对精确同产品的批次很有关系,也更不是说主板不同的设计不会带来性能上的差别,但是依靠在频率上动小手脚,而获得较好的性能成绩厂商不在少数。如果你在乎“超频”所带来的性能提高,自然不会在乎这些,但是为什么不去使用很多厂商提供的专用超频手段呢?
事到如今,依靠各个厂家差异不大的设计而获得不同的性能,这种可能性以及性能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可靠性也随着公版化的趋势而趋同,过去评价一款主板产品的依据在今天实用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易用的趋势。如何选择一款好用、方便使用的产品才是更重要的,性能无止境,而时间是有限的,成为问题解决专家并不是我们购买计算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