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脑硬件,光驱肯定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了,尽管和我们每天谈论的CPU啊,显卡啊相比,它显得有点默默无闻,只是每天从机箱上伸出托盘或者张开小口,吞吐着各种各样的光盘。但如果你要在电脑上播放CD音乐,要看VCD或者DVD电影,又或者你要玩游戏,装软件,没有它去读出各种光盘上的内容,CPU、显卡的能耐再大,也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那么这个神通广大的光驱,是什么时候进入我们电脑大家庭的咧,那要追溯到1991年,那时候的电脑上还没有光驱这玩意儿,电脑只能通过软盘驱动器去读取数据,但使用过软盘的同学都知道,一张小小的软盘最多只有1.44MB的容量,而我们平时听的MP3音乐,一首就有好几MB,也就是说你要放一首MP3歌曲到电脑上去,要2-3张软驱,如果是游戏,起码也有几十MB,更加麻烦了,玩游戏要塞几十张软盘,谁还有兴致玩咧,至于在电脑上看电影就更加不要奢望了。
但在这时候,由全球1500家软件厂商加入的软件出版协会公布了第一代CD光盘和光盘驱动器的规格。当时这个协会规定了一张光盘的容量是640MB,从此我们看到的所有CD格式光盘,包括了数据光盘、VCD等容量都是640MB,到现在也没有改变。CD光盘并不大,说它是盘,是因为它呈圆盘状,直径有120毫米.明亮如镜的光盘是用极薄的铝质或金质音膜加上聚氯乙烯塑料保护层制作而成的。与软盘和硬盘一样,光盘也能以二进制数据(由“0”和“1”组成的数据模式)的形式存储文件和音乐信息。要在光盘上存储数据,首先必须借助电脑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然后用激光将数据模式灼刻在扁平的、具有反射能力的盘片上。激光在盘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处代表“0”。
在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定向光束(激光)在光盘的表面上迅速移动。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电脑或激光唱机会观察激光经过的每一个点,以确定它是否反射激光。如果它不反射激光(那里有一个小坑),那么电脑就知道它代表一个“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来,电脑就知道这个点是一个“0”。然后,这些成千上万、或者数以百万计的“ l”和“0”又被电脑或激光唱机恢复成音乐、文件或程序。
与此同时,这个协会还规定了光盘驱动器读取数据的速度,第一代光驱的数据传输率为150KB/S,也就是说光驱每秒可以从光盘上读取150KB的数据,这种光驱被称为单倍速光驱,以后光驱的读取速度不断增加,也是以这个速度为基点计算的,例如传输速度为6000KB/S的光驱,就称为40倍速的光驱。因为开始时光驱是读取CD格式的数据,因此当时光驱的英文名字叫做CDROM,40倍速的光驱英文就是40xCDROM,这个英文经常印在光驱的前面板上,根据它我们就能判断这个光驱的读取速度了。

这在在当时是极为了不得的事件,因为一张光盘的容量就相当于数百张软盘,只要放到光盘中去,各种大容量的数据,尤其是多媒体数据,就可以很方便的在电脑之中流通了,所以光驱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大兴趣,能在电脑上拥有一台光驱成为了当时电脑爱好者的一个梦想,不过第一代的光驱价格非常昂贵,动不动就要几千元,普通人难以问津。
到了1993年,光驱的速度增加了一倍,达到300KB/S,也就是双倍速的光驱了,眨眼间又过了两年,光驱的速度又翻了一翻,达到4倍速,已经可以流畅的播放各种音乐、图像和视频节目了,而且随着光驱和光盘制造技术的成熟,它们的价格已经降了下来,到了1996-97年的时候,光驱已经成为多媒体电脑的标准配件了,电脑使用者拥有光驱不再是梦想,而成为实实在在的享受。

那时用光驱看电影、图片已经足够了,可是人的胃口是永远不满足的,希望光驱的速度再快些。于是这时光驱的发展首先要过速度这一关,以满足大众"越快就越好"的心理。于是光驱的速度就如上台阶一样从几倍速到十几倍速、以至于到了今天的几十倍速,现在市场主流光驱的倍速都为44X、48X、50X等,甚至还有厂家出到70倍速的光驱,到了这个时候,光驱速度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了。
这个时候,一种新的光驱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最近市场上买得很红火的DVD光驱——DVDROM,其实它的基本原理和CD光驱大同小异,不过它能够读取DVD格式的光盘(同时也可以读取CD格式的光盘),DVD在最早的时是Digital-Video-Disc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光盘。DVD格式的光盘是比CD格式的光盘容量更大的恐怖家伙,如果说640MB的光盘已经令当时人们垂涎三尺的话,那么DVD光盘将会令他们乐昏了,因为它的容量最小也可以达到4.7GB,而且CD格式只能在光盘一个面上记录一层数据,但DVD光盘可以在两个面上同时记录两层数据,那样算下来,一张DVD光盘就可以存储4.7GB*4=18.8GB的数据了。18.8GB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它可以存储94亿个汉字,大概相等于30万本书,足足一个中型图书馆。

不过DVD光盘对人们最大吸引力的地方并不是在它的数据存储方面,而是在影像方面,DVD格式的影像要比CD格式的影像清晰好几倍,而且它可以支持5.1声道,相比CD格式影像只能支持普通的立体声,只要如显示器(或者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足够高档,在家里播放DVD影像可以达到在影院里看大片的效果。
DVD光驱刚出现时价格也相当昂贵,而且因为看DVD电影需要较高的电脑处理能力,所以尽管DVD光驱在1997年就开始进入市场,但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一直都没有普及。不过到了这一两年,随着DVD光驱制造技术突飞猛进带来的价格大幅下降,以及DVD影像光盘的大量出现,现在购买DVD光驱的人已经越多了,DVD光驱取代CD光驱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开头提到显得很落后的软驱事实上都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电脑之中,为什么咧,道理很简单,因为尽管无论是CD光驱还是DVD光驱,尽管可以读取海量的数据,但都不能够往光盘中写进那怕一个字节的东西,如果你要把自己电脑硬盘中的一个数据文件搬到另一台电脑中,在没有网络的条件下,仍然只能依靠小小的软驱和软盘。如果光驱能像软驱那样,既能读又能写,那该多好呀。
但这个问题随着家用光盘刻录机的出现,正在逐步解决。其实光盘刻录技术是伴随着CD光盘的出现而出现的,但是那是的刻录只是限于大型厂商进行批量的刻录,而真正让家庭用户自己进行CD刻录的刻录机,还是在1991年问世的,然而其身价实在太高——25000美元,而且只能和光驱刚出现时一样,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直到了1997年,家用的光盘刻录机才开始量产。

因为普通已经制作好的光盘不能再写入数据,所以光盘刻录机刻录光盘时需要特殊的光盘,一种称为CDR,只可以一次性写入数据,以后就不能改动了,另一种称为CDRW,可以反复得写入数据,也可以把光盘上写入的数据进行修改和擦除,跟软盘的功能相当类似。随着DVD光驱的出现,可以刻录DVD光盘的DVD刻录机也在逐渐走向市场,但目前它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不过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它普及的日子也不会很远了。

从第一台电脑光驱面世,到现在只有短短的11年时间,但光驱的速度和容量已经有数十倍的发展,种类已经发展到CDROM、DVDROM、CDRW等许多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疑是幸福的,可以时时感受到新科技带来新品的崭新魅力,所以我们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