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三星电子将旗下COMBO DVD/CD-RW降到599元,在刻录机市场上掀起了第一次的降价潮,各主流厂商纷纷跟近,在火热的8月向消费者们送来一波又一波的降价热浪,让把钱攒在口袋中的“上帝”们目不暇接,在电脑城里随便逛逛,都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那么,一些真正想在这个暑假购买一款称心满意的刻录机的家庭,或希望扩展业务、实现大批量作业的企业又该何从选择呢?什么样的速度和防飞盘的技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什么时候才是出手的良机呢?下面我们就这些话题与希望购买刻录机的朋友们谈一谈。
“用得上的才是好的”
前不久电脑城又爆出新一轮的降价风潮,微星电子将其最新的40X刻录机降到了499元,一下子冲开了人们对高速刻录机的价格防线,联想一周前日本品牌TDK将小批量的32速刻录机放在340元的价位甩卖,市场随之一片哗然,。但究竟我们的普通家庭用户是不是就需要那么高速度的刻录机,让我们先看看以下一组数据:
倍数 |
1/倍数x数据分钟数 + 标准差 |
所需刻录时间 |
40X |
1/40*74 分钟+ 约10秒 |
2分钟01秒 |
32X |
1/32*74 分钟+ 约10秒 |
2分钟29秒 |
24X |
1/24*74 分钟+ 约12秒 |
3分钟17秒 |
12X |
1/12*74 分钟+ 约15秒 |
6分钟42秒 |
10X |
1/10*74 分钟+ 约20秒 |
8分钟13秒 |
8X |
1/8*74 分钟+ 约30秒 |
10分钟07秒 |
6X |
1/6*74 分钟 + 约45秒 |
13分钟23秒 |
4X |
1/4*74 分钟+ 约90秒 |
19分钟25秒 |
2X |
1/2*74 分钟+ 约180秒 |
38分钟50秒 |
1X |
1*74 分钟 + 约200 秒 |
77分钟00秒 |
认识刻录技术——在“刻不死”和大缓存间的选择
首先介绍一下刻录技术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
大家知道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刻录机都是IDE接口的,由于IDE接口廉价及其广泛被采用在各种型号主板上的优点使其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使得在刻录机刚产生时广泛采用的SCSI接口的产品在市场分额上迅速缩小。IDE接口的刻录机大行其道的确为刻录机的普及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SCSI接口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稳定的支持,IDE接口在数据流量不断增大的刻录中有些力不从心,在新一代接口技术被广泛普及之前,刻录机生产厂商必须为改进IDE刻录机的技术方面多下工夫来弥补IDE接口与生俱来的带宽缺陷,于是刻录技术与大缓存的运用便随之产生了。
刻录技术与大缓存的运用都是为防止“Buffer Under Run”(缓存欠载)在刻录过程中出现而产生的。简单地说“Buffer Under Run”的产生原因是资料传输速度跟不上刻录机写入速度。打个比方,Buffer就像是一个大水箱,而激光头就像是一个流量正常的水龙头,如果电脑长时间不将资料传送到Buffer中,或是传送速度过慢,造成Buffer缺水,激光头的工作就会中断,“Buffer Under Run”的错误也就出现了,这时候在刻录机里刻录的光盘就会刻坏,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刻录技术。
刻录技术又称“防刻死技术”或“防飞盘技术”,是为了直接防止激光头在“Buffer Under Run”的情况下刻坏盘而产生的。大家知道,在单倍速刻录机上是没有以上两种措施的,IDE接口的传输速率远大于光盘刻录所需要的数据流,因此在那时候是不存在缓存欠载现象的,而现在主流刻录机的速度都在24X以上了,以40X为例,刻录机每秒需要向像光盘中上输入数据5.78MB,假设刻录机有8MB缓存,在刻录刚开始时发生缓存欠载现象,这8MB缓存仅能维持1.38秒,显然是杯水车薪,而且缓存价格昂贵,在刻录机里使用大缓存很不经济,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在10X机或以上的机型中配置大缓存已经发挥不出在低速刻录时的优势,那么在高于10X的刻录机上又用什么去弥补失去缓存所有可能带来的缓存欠载现象呢?刻录技术便由此应运而生。
刻录机刻录速度发展历程
从一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市场上最常见的24X刻录机已经可以4分钟内刻满一张普通的74分钟CD-R,对偶尔刻录数据的家庭用户这个时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这个速度上的刻录机价位一般在500元以内,再考虑到高速所带来的强烈的噪音问题,家庭用户应该在这个速度上多关心市场行情,选择一款价格合适自己预算的产品;而对于需要大批量数据刻录作业的企业,或从事光盘刻录工作的公司而言,速度就是生命,家庭用户的采购标准将不再适用,因此符合他们要求的就只有市场上的40X产品,在购买这类产品的时候应注意比较一些重要的技术指标,如防刻死装置及其缓存容量,并注意使用相应配套的高速刻录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将会在下面讲到。企事业单位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应考虑控制多台刻录机同时工作的刻录机组,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采购电脑的费用,更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电脑的软硬件问题而造成的刻录失败,同时大批量同步进行的刻录作业对时间上的节省计算起来也将会是相当可观的。由此可知,适合自己的有时不一定是最好的,在采购前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思路,仔细想想自己的需求,不要见到新产品降价就盲目跟进,况且有许多时候新产品的降价仅仅是针对以前的售价,对采购数量少的家庭用户而言比起以前的产品不一定有什么太大的实惠,因此我们只买适合的,而不随便买“一步到位”的,这应该成为希望购买刻录机产品的朋友的一个准则。
其实从“防刻死技术”的实现方式上来看,都是尽量缩短由于数据短缺而造成的激光头停止工作到数据重新传输激光头开始刻录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刻录橘皮书中规定,只要刻录停止到重新开始两激光点缝隙不大于100微米便不会影响盘片的读取,即便是对碟片质量要求较为严格的音频CD中也不会出现恼人的爆音。目前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刻录技术和突出特点是:三洋的BURN-Proof技术,芯片实时监控缓存中的可用数据,当其低于总缓存容量的百分之十,控制器会中断刻录并在断点处作上标记,当新的数据被传送到缓存里之后,刻录机会整理好缓存中未刻录的数据,并重新调整激光头在离断点最近的地方继续刻录,这种技术可以使刻录中断缝隙小于40微米;理光的JustLink通过专用控制芯片来实现,实现原理与BURN-Proof相近,但它可以使停止刻录和再度刻录的断点缝隙保持在2微米之内(图一、图二);OAK Technology公司的ExacLink又名SafeBurn,它通过使用其自行开发的OTI9796芯片(图三)实现小于1微米刻录缝隙,这种技术与飞利浦公司开发的Seamless Link无缝连接技术(图四、图五)被并列看作目前市场上保持刻录缝隙最小的“防刻死技术”,月初将40X刻录机降到499元的微星MS-8340便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五(提供SEAMLESS LIKE功能的PHILIPS AA7846HL芯片)
读盘方式多面看——“转”出来的新光盘
众所周知,光盘在CD-ROM中是一边旋转一边通过激光头读取光盘中的数字信息,在刻录机中也是通过相同方法进行数据写入的,其间区别是刻录机的旋转方式有更多的形式和更高的要求,下面让我们一起区分一下这些旋转方式。
CLV(恒定线速度)、CAV(恒定角速度)、P-CAV(局部恒定角速度)和Zone-CLV(区域恒定线速度)是光盘在刻录机中的四种旋转方式,其中,CLV(恒定线速度)的特点是读取盘片内圈和外圈时的数据流量相同,想要达到这个要求,主轴电机就必须不断地改变转速,读内圈数据时转速高,读外圈数据时转速低。因此CLV有个致命缺点:在高速刻录机上采用时,电机由于频繁地改变转速导致大幅度缩短寿命(图六)。针对CLV这个缺点,厂商开发了CAV(恒定角速度)技术;
CAV方式下主轴电机的转速恒定不变,读取内圈数据时数据流量较低,读取外圈数据时数据流量较高,比起CLV针对性更强
P-CAV(局部恒定角速度)则是将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读取内圈数据的时候采用CLV方式,读取外圈数据的时候采用CAV方式。(图七)
目前高速刻录机主要采用Zone-CLV(有时也简写成Z-CLV),采用Zone-CLV技术的刻录机在刻录时,提速过程并不像光驱读盘时采用的CLV、CAV或P-CLV方式——在读盘过程中连续提升转速,而是将一张刻录盘由内到外分成数个区域,刻录时以区域为单位逐步提升速度,同一个区域内的刻录速度是恒定的,这样可以在刻录机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再将速度提升到更高的阶段,避免了马达转速过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图八、图九)
图六(CLV模式)
图七:P-CAV原理示意图
图八(支持Zone-CLV的刻录机的数据传输率曲线)
图九:Z-CLV原理示意
值得注意的是图六和图八测试使用的CD-R均为32X产品。图八中最高的一条水平线代表刻录速度为32X,图七中绿线所在的位置为16X,两者差别一目了然,大家选购时应优先考虑哪种应该心里有个数了吧。
解析刻录机读取CD-R的内含信息过程及其所使用的技术
精确确定刻录数据时的最佳激光烧录功率与脉冲激光束参数是刻录机在刻录全过程中第一件需要做的工作,而这个理想的发射功率值取决于不同CD-R光盘的染料记录特性,只有使用了符合CD-R刻录盘特性的烧录方式才是在刻录盘上写出标准长度“信息凹坑”的关键,换句话说也就是刻出可以被光驱顺利认读的光盘的保证,这下大家清楚了这不起眼的自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了吧,那么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光盘信息判断的两种代表技术。
ITBW:ITBW是Intelligent Thermo-Balances Writing(智能热平衡刻写技术)的简写,它的实现方式是在刻录机中预先嵌入“CD-R光盘参数测量仪”使用的测量微码。在刻录CD-R光盘时,刻录机首先读出记录在CD-R光盘中的生产厂家和染料类型数据,然后启动“CD-R光盘参数测量程序“,测量出有机染料的记录灵敏度(吸收系数和光响应特性)、记录阈值(形成规整信息凹坑需要的最小激光功率)和反射率等信息,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一系列复杂运算确定出针对该CD-R光盘的最佳激光写入功率和脉冲激光束参数。
Flexss-BP: 是Flexible Speed and Strategy(弹性的速度与策略)的简写。这项技术从字面上很好理解,采用这项技术的刻录机会在刻录前判断CD-R盘片的状况,比如盘片有没有发生轨道弯曲或偏心等可能会导致刻录机难以追踪轨迹的现象,然后根据系统反馈的参数调整刻录时的速度与激光烧录功率,并且刻录机在刻录中会根据系统实时反馈的盘片信息自行调整刻录参数,以弹性的速度和功率维持最理想的刻录状况。这项技术的特殊之处是与上面我们谈到的“防刻死”技术紧密联系,在调整刻录中速度的时候自动检查刻痕的状况,并以此重新调整最佳参数,保持刻录缝隙在标准的100微米以下继续刻录,使质量较低的盘片也能完成刻录并在普通光驱中顺利读取,这也是这项技术独到的过人之处。
有的时候大家希望更加直观的了解光盘的信息内容,一些软件可以为我们完成这些工作。下面我们学习通过软件鉴别刻录盘隐含信息的方法,以后大家就可以凭借这些结果去选购自己需要的刻录盘了。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刻录盘的信息内容,正常情况下,一张刻录碟片在出厂前一般都被写入了ATIP信息(在碟片的最内圈),通常用几个连续的16进制的代码表示了一些信息,包括碟片制造商、标称容量、碟片的种类、碟片的染料名称代号,碟片的速度等等。软件通过鉴别出刻录盘的ATIP代码后向自带的数据库查询就可以知道光盘的各种信息了。但是ATIP信息通常只有由刻录机才能读取,普通CDROM和DVD-ROM都不能读取,这就意味着软件读取刻录盘的ATIP代码需要硬件(也就是刻录机)的配合才能完成,一些仍然使用普通光驱的朋友可能就不能查询购买的刻录盘信息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家里有刻录机的朋友请注意了,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软件。
CDR Media Code Identifier V1.63 ,下载地址:http://www.gum.de/it/download/english.htm ,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界面展示光盘信息,缺点是信息库更新速度慢,数据库较旧。
NERO CD Speed V0.85B/C,收集在Nero的工具包里面(Nero Toolkit)中,安装完Nero Burning ROM后我们就可以使用这款软件了。这款软件可以测试光盘的Capacity(光盘标称容量);Dye(染料,CDR使用的染料的类型号),Disk(盘片信息),显示为 no CDR(W)、CDR、CDRW 3种信息,代表刻录盘的种类;Manufacturer(制造商),如果在NERO的数据库中没有测试光盘的资料的话,就会显示出ATIP的代码,这时大家可以复制这个代码,登陆一间有完整数据库的网站就可以继续查询了。NERO自带的这款软件由于有其父辈本身广大的用户支持,它的数据库应该是这些软件中的佼佼者,另外由于NERO的广泛安装,有刻录机的朋友寻找它可以说是相当容易的,因此强烈推荐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选用。
技术的延续
OK,刻录机的主要部分已经向大家粗略的讲了一遍,希望大家能从上面不厌其烦的叙述中得到一些收获,其实大家在选购刻录机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刻录机的Fireware等是否支持擦写,这样可以使您的刻录机的功能通过不断的升级取得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改进,同时注意品牌的保修期及售后服务,这样就能使您在购买刻录机之后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支持,还有许多许多……限于篇幅我们将不再展开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