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0日INTEL正式发布了Pentium4处理器。Pentium4以1.5G起跳频率、SSE2指令集、400前端总线成为了新一代速度之王。可是她和与之搭配的RAMBUS的高昂价格,使很多人望而兴叹。不过现在情况好转了,Pentium4搭配廉价的SDRAM和DDR其价格已可以接受,而新一代celeron4的推出更是让电脑爱好者们欣喜若狂。它以极低的价格和毫不输给Pentium4的性能成为最具性能价格比的CPU。
Pentium4大行其道的同时也暴露了她的一些缺憾,发热量过大就是主要的。在以前,INTEL产品的功率一直都在一个很合适的水平上,这也是INTEL对AMD的一个很大优势。而Pentium4的最大功耗达71瓦,几乎与AMD相差无几。为此INTEL给Pentium4配备了硕大的散热器,与娇小的Pentium4 CPU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要得到很好的散热效果,许多人给她换上了更强劲的风扇,这无疑会增大噪音。
我自己前不久新装了一台电脑,用的是性价比很高的celeron1.7G。和很多人一样,我遇到了噪音与散热之间难以取舍的问题。最近我用了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降低电压。
大家都知道,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4和celeron使用1.75v电压,2G功耗达71W,Northwood比Willamette功耗要小得多,2G功耗仅为49.8W,而Northwood比Willamette要多1300万个晶体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Northwood铜互连和0.13微米工艺外,最主要的就是Northwood使用了更低的电压。从“动态CMOS能量消耗”的一般公式来看,电压和功耗是成正比的。我们能否通过降低电压来减小功耗呢?事实证明,降低电压确实可行,但是笔者要提醒您注意:本文所介绍的降压降温方法不是每台计算机都可以实现。
INTEL给Willamette规定了1.75V电压,不管是1.4G还是2G。而我们的CPU需要多少电压呢?经过试验,我的celeron1.7G可以在1.3V电压上稳定工作。下面是我的简单测试:
我的电脑:
主板: 技嘉8IEX (845E)
CPU: celeron1.7G
电源: 长城300P4
风扇: AVC 117160CRM (3800RPM 23.5CFM)
室温28℃ 测试时盖好机箱,未开机箱风扇。没有使用任何降温工具。
由于我的主板BIOS中没有降低电压选项,所以在开机后使用技嘉提供的easytune4调节。

(开机十分钟后,CPU仅有21℃)

(运行《魔兽3》两小时后温度为35℃效果明显,相信比任何降温工具都有效)

已经降到1.28V了,系统还能正常工作,经过我的试验,我的cpu可以在降到1.26V时继续工作,不过成功率只有一半。

(降温后的得分)
INTEL的对他们的产品一向很保守,对我的CPU来说1.28V是刚好让它运行在1.7G的电压。
经过半个月的降压运行,没出现任何不稳定或性能降低的情况。降温效果比任何散热器或降温软件都要好。
降低电压后CPU超频能力下降,如果不超频是个降温的好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可以把电压降到这么低。有实验表明,有些celeron4在降到1.5V后就无法点亮系统,降压有很大的硬件局限性。在我看来,能不加压超到2.2G并正常工作的celeron一般都可以把电压降低很多。
这个方法并不只局限于赛扬4,有奔腾4的朋友也可以试一试。AMD的产品也可以尝试一下。大多数主板都可以调节电压,也有很多可以调节电压的软件。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也许你的CPU可以降得更低呢。至于降压方法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小知识:如果在BIOS中设置电压过低而无法启动时可以给CMOS放电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