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CPU“芯跳”是越来越快,然而用户在享受高主频带来的快感的同时,也越来越将散热这一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尽管cpu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与日俱增的发热量也是很让人头疼得问题。所以散热器问题成为了令人关注的焦点。散热博士作为九州风神的第二品牌,近期推出了针对intel处理器的i计划之雪狐系列散热器雪狐2号与雪狐3号。 做为“九州风神”的分支品牌,“散热博士”以它“经济、适用、稳定、可靠”作为产品的宗旨,大众化的形象迅速占领市场。经过一年的市场洗礼,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散热博士”推出了其最新的I计划之雪狐系列产品。I计划就是INTEL计划,是为了适合Intel处理器提出的电脑散热解决方案。笔者拿到的雪狐系列产品包括雪狐2号与雪狐3号。
相对于传统的博士、硕士和学士系列,I计划之雪狐系列的散热器具有更强烈的时尚感,并且提供三年的质保,为用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产品包装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代表了厂家的形象和态度。I计划之雪狐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包装,不仅外观设计精美,而且文字图片信息安排充分,让用户能更直观的了解产品用途,性能和厂商信息。另外,包装内附带的说明书不仅详细的介绍了产品各项指标,还进一步指导用户如何安装好散热器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能为用户考虑的如此周到,的确显示了“散热博士”的良苦用心。

雪狐2号属于雪狐系列的低端产品,采用了绿色的水晶风扇,时尚美观。风扇采用耐高温的防火PBT制成。采用低转速1Ball+1sleeve轴承设计,噪音低寿命长。扇叶叶片采用目前比较新颖的7cm 风扇11叶镰刀形设计,使风扇运行更加平稳,风力更加强劲。
散热片由优质的铝合金AL6063T5制成,采用了目前相当成熟的挤压技术制造,由于工艺水平的提高,雪狐2号的鳍片高度与厚度比的更大,并且单鳍片的平均厚度仅1mm左右,比以往的产品更薄,提高了有效散热面积。散热片的数量是非常讲究的,正所谓过犹不及,过于密集的鳍片并不一定能带来很好的散热效果。雪狐2号采用了21片鳍片,可谓恰倒好处,均匀分布的鳍片间有更大的空间来进行空气对流,减少了流阻,使对流效果大大提升。

做为雪狐系列的高端产品,雪狐3号采用了7025透明绿色风扇,给人一种清凉的感受,并且风量风压更大。

为获得比低端的雪狐2号更好的性能,雪狐3号采用了先进的线切割技术(skiving)的散热片,即把一整块金属一次性切割成型,在这样的工艺下,散热片的平均厚度仅有0.5mm左右,散热片的间距更小,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有效散热面积,在不增大电机风量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从而大大减少风扇产生的噪音。但是Skiving制造工艺要求高,加工困难,目前掌握这一技术的厂家不多,“散热博士”是其中少数的几家之一,产品质量也很不错。雪狐3号在散热片外面加装了铝制盖板,将产品拿到手中,在各个位置上施加压力都没有产生变形,感觉用料很实在,风扇的的整体抗冲击、抗振能力很强。
雪狐3号的另一大特色是采用具有专利磁芯技术的单滚珠轴承替代了传统的1BALL+1SELEEVE轴承。所谓磁芯技术,就是在风扇轴孔内填充了一块环形磁铁,利用磁铁产生的磁力,吸住轴心,使轴承转动时不与含油轴承套摩擦。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单滚珠轴承的稳定性,有效控制风扇运转时的噪音,更重要的是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散热博士方面公部的散热器寿命为40000小时/25摄氏度、25000小时/40摄氏度,比传统单滚珠轴承的产品提高了不少。
P4 cpu的原装散热器的一个缺点就是安装时不太容易,力量轻了装不上,力量重了怕压坏处理器,而这两款产品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扣具设计在了散热器两册很靠边的位置上,扣具在安装施压时受力非常均匀且很有韧性,比较容易扣合在cpu插座上,咬合比较紧密,没有晃动现象。
对于大多买来电脑仅仅是安安稳稳的使用而并无超频企图的用户来讲,在散热器上花销过大往往是浪费金钱的举动,此时选择一款象散热博士I计划之雪狐系列这种价格实惠,性能稳健的散热器还是非常明智的。
|
雪狐2 号 |
雪狐3号 |
适用范围 |
Intel Celeron 478 up to 2.4GHz and higher.
Intel Pentium 4 478 up to 2.6CGHz and higher |
Intel Celeron 478 up to 2.4GHz and higher.
Intel Pentium 4 478 up to 2.8CGHz and higher |
风扇尺寸 |
70×70×15mm |
70×70×25mm |
风扇转速 |
4000±10%R.P.M |
3500±10%R.P.M |
最大风量 |
33.8CFM |
34CFM |
轴承形式 |
1Ball+1sleeve |
磁芯技术+滚珠轴承 |
价格 |
35元 |
4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