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视频制作还只是那些像电视台等拥有专业制作器材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的工作。但现在,我们只需一些特定必要的设备和编辑软件就可以完整地完成视频制作的全过程了。
器材准备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一部性能比较好的电脑。好的电脑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视频采集、生成和压缩的效率,而且对视频的质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笔者曾用CY1.0 384 SD内存的机器工作过一段时间,在编辑制作较长的视频节目时(片长大于20分钟),经常发现所生成的视频成品播放时呈现一桢一桢的断续现象,而现在用p4机器后,就很少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视频制作对机器的显卡和声卡也有一定要求。显卡的要求跟其他需要渲染制作的要求差不多,就不再多说,而声卡则最好需要另配硬声卡,集成声卡或质量较差的声卡经常会使得视频成品的视轨和声轨不同步,对视频效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其次,需要一部支持数码输出的摄像机,摄像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输出视频的效果,但相对于我们使用的电脑对视频效果的影响来说小得多了,而且为了视频效果质的提高而购入高档次摄像机所需花费的费用实在是令人难以承受。所以中、低档次的摄像机应该就能够满足大多数爱好者的需要了。而为了把摄像机内的数码格式转换输出,则另需一块视频采集卡或1394卡。市场上一般的视频采集卡在输出时生成的是mpeg文件,这种文件对视频的压缩比较大,效果也不是很好。而1394卡相对来说就比较不错了,它生成的是AVI格式,比较清晰。而且采集软件中支持AVI格式采集的比较多。
最后需要的就是一套非线性编辑软件和采集软件。现在类似的软件有好多种,选择哪个就看个人喜好了。个人认为还是premiere 6.0比较好用,功能全面也不太复杂,而且还支持1394卡的采集功能,虽然对机器的要求较高,但仍是现在视频制作的主流软件。如果希望将制作的视频做成VCD形式,再加一个刻录机就ok了。
制作流程
首先应培养写storyboard的良好习惯,先将自己的拍摄制作思路规划出来,这样到编辑后期才不至于被自己原先的思路搞得乱七八糟。
然后就是出去拍摄素材。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拍摄素材范围要广,素材要多,较多的场景变化会使得你的视频作品显得更加充实、生动。二、是拍摄过程中尽量保持相机平稳,最好能用三脚架,没必要的镜头晃动会使你的视频看上去很不专业。
拍摄回来就该采集输出了。采集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效果。这与采集卡的质量和采集软件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在采集过程中,最好能终止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这对于采集效果也有一些影响。
接下来就要对采集出的素材进行编辑制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仅是对素材内容的剪辑和各不同内容间的切换过渡的制作。这样只要弄懂编辑软件中【Transitions】里各不同切换效果的功能,以及 timeline 中一些工具的使用就足以应付这些简单的视频制作了。如果对编辑软件比较熟悉,能做出比较复杂的效果片段,还可以在片首、片尾加入个性化的作品,使您的视频作品更加完整。最后就是生成(压缩)的过程。是否要压缩或压缩成什么格式完全取决与自己的需要。如果是想做成VCD形式就没必要压缩了,若想做成网上流媒体形式就一定要尽量压缩,用编辑软件自带的压缩功能就可完成。
如此,简单的视频工作就算完成了,但视轨效果当然不会像电视上的那样好,毕竟在采集过程中,拍摄的素材就已经被压缩过了,而如果在最后的生成中选择了256 kbps的压缩效果(600多兆会被压成50兆),可能视觉效果会更差一点。但毕竟这是视频制作DIY,想要更专业的效果就只能依靠更专业的仪器、软件和专业的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