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显示器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从数字上粗略地看,这个格局简单明了,三星以29.98%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LG以微弱的优势压倒飞利浦成为第二,飞利浦屈居第三,EMC、AOC等紧随其后,形成三星一枝独秀,群雄并进的局面。然而,如果深入地分析,其中却有奥妙无穷。其中最大的信号就是,LG将成为紧随三星之后的主要角色。从此,韩系厂商主角的身份正式得到明确,同时各路显示器诸侯也在纷纷上镜——韩系厂商领衔主演的显示器大戏将在中国正式上演。
据三星援引赛迪的数据,2001年,三星的销售量为120.6万台,市场占有率29.98%;LG的销售量为67.9万台,市场占有率16.9%;飞利浦的销售量为67.1万台,市场占有率16.7%;另外,AOC的销售量50.2万台,EMC的销售量41万台。2000年,三星的销售量首次突破百万台,达到107万台,市场占有率27.44%;飞利浦的销售量为94万台,市场占有率24.1%;LG的销售量为43万台,市场占有率11.03%。
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01年飞利浦产生了较大的衰落,销量缩减量达27万台,减少了29%。正是他的下滑使依然上升的三星处在了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并使之与随其后的显示器厂商之间的差距显得非常得大。似乎使人感到飞利浦已无力与三星抗衡。另一方面,飞利浦的下降,凸现三星的同时,也使LG的强劲发展势头裸露出来,使国内显示器市场上韩系实力得到进一步强化,韩系显示器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
2001年,三星依靠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00年已形成的深厚基础之上,以经济实用的产品继续巩固了它的市场地位。如果没有大的问题,今后的一两年内,三星的市场领先地位不会改变。不过,相对而言,就近两年来,在韩系取得如此成果的过程中,在对形成韩系王国的贡献中, LG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在2001年。在这一年中,在飞利浦后退的时候,LG却上了一个台阶,占据了第二的位置。这似乎是飞利浦的下降造成的,然而事实上,LG自己的行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上面提到的数据中看,无论是绝对的增长量上,还是市场份额的增长方面,LG的表现都是非常抢眼的。当然,抢眼的表现使LG超越飞利浦的同时也使三星产生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年的发展中,LG的销售量增加了24万台,增长了55%,其市场份额也增长了5.87个百分点。在这个阶段,LG在压倒飞利浦的同时也接近了自己的“同胞”三星,两者的销售量差距缩小了10多万台,市场份额差距缩小了3.33个百分点。这个现象在表明LG发展之强劲的同时,以压力的形式为三星提供了更加快速发展的动力。应该说,LG在2001年取得了成功。LG的成功值得分析。当然,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下面仅就LG的产品策略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在产品方面,LG走了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路子,其技术的先进性保证了它的发展后劲,它针对市场应用需要所做的产品调整保证了它对市场的适应性,这两方面共同保证了他对市场的不断扩展。在技术上,LG坚守它的未来窗完全平面技术。几年来,LG的纯平显示器技术始终在完全平面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在持续完善平面技术中的平面显示屏、平面阴罩板、透光孔、电子枪等子技术之外,在相关技术,如色彩、防辐射等方面都有不断的进展。在不断更新的技术支持下,LG在产品开发上积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因此LG在2001年的发展在产品方面显得非常有力,而且这种势头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在依然积累的技术基础上得以持续。另外,在重视技术先进的同时,LG也关注当前市场多样的应用需求。在2001年,LG拥有了全系列显示器产品,形成CRT结合LCD,普通CRT结合纯平CRT,完全平面结合视觉平面的完整的产品机构。更多的产品必然能够满足更多的要求,覆盖更大的市场,使LG占有更多的市场成为可能。由于LG对完全平面的独有,因此LG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全部产品线的显示器生产厂商。LG在产品方面的这些做法成为它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的显示器市场中,除了飞利浦在调整之外,总体上在进步,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品牌日渐增多。EMC等品牌都在积极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以积极的行为参与市场竞争。飞利浦的下滑也必将是暂时的。在其品牌具有的深厚功力的支撑下,飞利浦必将重整旗鼓,再展雄风。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这显然是件好事。市场在竞争中才能显出日益的繁荣。
今后一段时间的国内显示器市场将在以韩流为主导,在多方积极参与下较快速地推进。在相对冷清的IT市场中,显示器市场将继续凸显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