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发展趋势浅谈
伴随着信息化深入的脚步,电脑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并逐渐成为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也开始关注应用而不是电脑的本身,如电脑能帮我做哪些事情,需要哪些软件,又需要什么硬件来配合。
市场需求在变、用户观念在变,一个新的时代在孕育、在母体内躁动…
山雨预来:应用DIY时代
1999年,DIY这个舶来名词开始在IT界兴起,至今还不时挂在人们嘴边。虽然DIY这个名称依然时尚,但DIY的内涵正在发生蜕变。
DIY即“DO IT YOUSELF”,就是自己动手组装电脑。过去,只要是能够熟练组装电脑的人,都会被常人视为电脑小专家。确实,如果不懂得设置复杂的BIOS、不会跳线、不知如何设置中断、不会编写AUTOEXEC.BAT文件,使用者自己就可能被电脑玩得团团转,因而,当时的电脑爱好者、电脑发烧友需要具备非常高的技术水平才称得上名副其实。基于这种背景,DIY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攒电脑,往往是出于爱好,出于不断学习的追求,他们热衷于挑战各种部件的性能极限,体会以低价格获得高性能的成就感,DIY们渴望超越,渴望更新,性能是否能长期稳定往往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对主板超频即是DIY们的最爱,超频能力标志着一个“专业”DIY的技术水准。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为“硬件DIY时代”。
现在,硬件DIY的情况发生了极大转变。首先,电脑大量普及,电脑应用的门槛普遍降低。操作简便的视窗已成为操作系统的首选,大部分的硬件配置也可以通过软跳线甚至由主板自动监测决定,一系列人性化界面的发展促进了电脑应用的不断普及,初级用户在电脑使用者中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注重应用效果,不关心硬件配置和性能指标却是这些初级用户最显著的特征,他们更关心电脑能否按时按质完成他们的工作,能否适合自身的实际应用需求。在他们眼中,硬件配置之类的技术问题就有如安装空调,属于专业人员的工作。
其次,根据“摩尔定律”,电脑技术日新月异,超频已经没有了意义。目前,CPU的频率达到2G以上,完全满足DIY用户的使用,超频并不能提高电脑的性能了,超频的实际意义也随之完全丧失。
此外,用户观念也在更新,以前盲目追求高频率、高配置,但金钱的增长似乎已难以跟上电脑技术的步伐。用户变得更理性,也更能深刻理解到电脑的工具本质,许多用户停止追逐纯粹的高性能,开始考虑自己的实际应用需求。
因此,“硬件DIY时代”行将结束,市场的风声吹响了号角:“应用DIY时代”来了。
应用DIY时代:稳定压倒一切
“稳定“是应用DIY时代的鲜明标志。在电脑普及化、家电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电脑之于普通用户只是一个工具,用户对电脑特性的重新定位直接影响用户对电脑的消费需求,稳定无疑是电脑实际应用的基石。
电脑稳定是由主板稳定性决定的。以前,主板厂家乐于在主板上附加许多额外的功能,希望以此迎合顾客多样化的性能需求,吸引客户。比如技嘉BX2000就曾采用两项专利技术STR和Dual BIOS(双BIOS),对双BIOS技术在技术推崇也异常惹眼,引不少消费者纷纷掏腰包,特别是双BIOS技术在推崇技术的当时非常惹眼,但是具体用上它的用户有多少可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应用需求向市场喊出了 “主板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的要求。
这种呼吁直接反映在两次网络调查中,下图为同一个网站在不同时间做出的两次关于主板技术的调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人们对于主板的附加功能的需求由31%下降到8%,下降了三倍多,对主板的得分性能需求由26%下降到了16%;与此同时,人们渐渐开始关注主板的服务和稳定性能,特别是人们对主板稳定性能的要求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2年的34%,增加了三倍多,可谓是一个戏剧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