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
人物甲:IT人士
人物乙:IT人士
地 点:快餐店
某日,甲乙两人一同进餐,闲聊。
甲:哥们儿,咱都加入WTO了,许多外企也要进军中国了,考考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乙:你说!虽然英语不咋地,缩写还认得几个!
甲:VIA?
乙:威盛!
甲:IDG?
乙:国际数据集团!!
甲:KFC??
乙:#%&%$#@(大脑短路)
以上只是道听途说的一个笑话而已,但是现如今虽然大家都喊萧条可谁也没有放弃任何竞争机会的市场中,确实存在着用文字游戏混淆消费概念的事例。
前几天,一个朋友被AMD CPU的性能等级着实迷惑了一把。去中关村买机器,一看MN(Model Number),所谓的性能等级,就开始给我打电话,同是2个G的CPU,Intel和AMD两个品牌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价呢?多花钱买Intel的真的划算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难道连这点儿道理都不懂吗?
MN是所谓的性能等级(Model Number),它是AMD Athlon XP处理器的型号命名方式,并不是处理器的主频。其实,AMD 对处理器的命名方式一直在变:1996年,AMD引用了Performance-rating;1998年放弃Performance-rating,改为直接使用处理器主频;2001年,Intel发布基于全新的NetBurst微架构的奔腾4处理器,使处理器的主频迅速提高,AMD的CPU主频远远落在Intel后面,因为AMD迄今为止也没有2GHz的处理器,AMD才改用Model Number。
MN只是AMD回避对CPU速度进行比较的一种策略而已,AMD自己也承认MN系统是其与其他工业实体制定出新的衡量标准之前的过度标准。只是,AMD并没有像Intel宣传其CPU主频那样为用户详尽的解释其MN的含义,而让用户自己去理解。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人的误会。
AMD的性能等级虽然是顺次增加的,但是,性能等级MN与处理器的性能之间并没有任何对等关系,每一个新品推出,MN都会随意扩大CPU的性能。比如:1500+对应实际频率为1.33GHz,1600+对应实际频率为1.40GHz,1700+对应实际频率为1.47 GHz,1800+对应实际频率为1.53 GHz,1900+对应实际频率为1.60 GHz,2000+对应实际频率为1.67 GHz。可见,随着主频的增加,AMD的主频数值与性能等级MN值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两者的差值由最初的167扩大到现在的333,而与此同时处理器的内核却没有任何升级……
虽然用户很多人并不很了解更多的详情。AMD Athlon XP处理器评测的审核工作,其中包括独立观察和测试系统配置、基准测试步骤以及结果记录,简单来说就是安达信公司要对AMD Athlon XP处理器的性能基准测试结果负责。只是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的评测软件没有通用性且为旧版本,这样,更新的软件或基准测试,使静态的MN性能等级值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安达信公司的信誉也值得我们考察一番。伴随着安然破产事件的展开,安达信公司为安然做假帐蒙混过关,甚至销毁安然文件的“造假行为”也渐渐为世人所了解,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不仅如此,根据《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安达信的承信问题是有前科的。安达信公司这样的信誉度也使其对AMD所做的有关处理器性能基准测试的报告显得有些苍白……
其实,对于CPU的性能,业界早已有了共识,即CPU性能为两个因素相乘的结果:一个是常说的频率,另一个是CPU的IPC值。IPC值是指一个时钟周期内运行的指令数。只有把频率和IPC值相乘所得出的数值才能真正标识CPU的性能。AMD大力宣传:速度不代表一切,频率不等于性能。其主旨只是希望用户能够把视线转移开其弱项。
至于价格问题,AMD的CPU由于先天结构的缺陷,比如耗电、发热量大、与软件的兼容性不是很好、浮点运算速度慢等问题,使其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对于DIY用户来说,如果资金有限,发烧友会推荐你购买AMD的CPU,只是,你不要嫌麻烦,而且对开包合格率和售后维护等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一分钱,一分货。这话一点儿不假。那么Intel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呢???当然是产品的高品质。以散热问题为例,由于现今的处理器都以Giga Hertz(十亿赫兹),而非Mega Hertz(百万赫兹)的高时钟频率运作,消耗约五十到八十瓦特(Watt)的电力。要把这么多的热能从处理器上转移到其它的地方去,就需要大型而复杂的解决方案。根据Tom’s Hardware Guide对散热问题的评测中,我们可窥一斑。
在测试中,散热装置失灵的情况下:
测试是想知道AMD(超微)与英特尔的最新处理器,在最严格的情况——突然拔除散热装置—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我们测试的处理器包括了英特尔的Pentium 4处理器(2 GHz)、Pentium III处理器(1 GHz),以及超微的Athlon处理器(1.4 GHz,「雷鸟(Thunderbird)」核心)和AthlonMP处理器(1.2 GHz,配上最新的「Palomino」核心,这也是现在AthlonXP处理器所采用的架构)。
为了配合受测的最新型处理器,我们采用的亦是最新的主板平台。Pentium 4用的是华硕(Asus)的P4T主板,采用Socket423的接脚,配上i850芯片组。Pentium III搭配的是华硕的CUSL2主板,采用Socket370的接脚,芯片组为i815EP。两款Athlon处理器用的都是西门子(Siemens)的D1289主板,Socket468的接脚,威盛(VIA)的KT266芯片组;该主板上已经配有热感式二极管的逻辑线路,可以配合「Palomino」架构的处理器运作,防止过热的情形发生。
我们先正常开机,运行游戏《雷神之锤三:竞技场》(Quake III Arena),再执行NV15的演示画面,然后拿掉整组散热装置。
四款CPU的测试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