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Athlon 64 4000+相关信息简介
4000+的发布使CPU终于达到了4G级别水平了,这是令我们振奋的!虽然AMD公司的CPU采用了PR标称值,但经过我们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其产品的性能的确是十分出色,甚至优于Intel实标同频率产品!接下来我们用CPU-Z 1.24来查看一下处理器的详细信息。

4000+采用的是ClawHammer核心,在CPU-z提供的信息进一步证实了Athlon64 4000+和FX53的亲密关系,经对比二者只是Brand ID有所不同,FX53的品牌 ID为36。
Athlon 64 4000+仍然采用0.13微米制程而未采用90纳米制程。据了解新一代90纳米IBM SOI制程暂时只会使用于Athlon 64 3000+、3200+及3500+,而Socket 3800+后的型号则会维持使用0.13微米,据AMD内部文件表示,90纳米于3500+以下还能保持89W最高功耗,但3800+已经要提升至104W TDP,全因其制程变细令漏电情况变得严重,因此AMD才会打算于低型号转为90纳米而保留0.13微米于高阶型号,令热力不致太大,情况如同当年ATi把高阶型号R350用上0.15微米而RV350反而采用较新制程道理相同。不过据AMD内部文件提及,现时90纳米Rev D只属于过渡性质,而新的90纳米Rev E则有效改善漏电情况,而高阶的处理器将会同时间过渡至90纳米。而且更会加入SSE 3指令集。

缓存方面,Athlon64 4000+拥有1024KB的L2,同时支持双通道DDR技术,这可让它在一些特殊场合获得额外的性能,比如:办公软件、科学计算等等。当然对系统配置要求苛刻的3D游戏也会从中受益。

微星的K8T NEO 2(MS-6702E),采用K8T800 Pro芯片组,搭配8237南桥芯片,支持Socket939处理器,更搭配Promise PDC20579控制器,支持SATA RAID。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Athlon 64 4000+是FX-53的增生版。换句话说,4000+是换了标签的FX-53,再加上屈指可数的新特性。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封装形式不同,FX-53采用的是陶瓷封装,而4000+则使用了塑料封装。
其实处理器的频率一直不断以高速发展,不少专家都指出要再推一步推高频率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Intel和AMD近年已经没有再在频率上再作竞赛,例如以内存(Cache)的数量、内部处埋器指令集、Hyper-Threading及前端总线上作改进而达至整体性能的上升,而AMD的PR值淡化频率可以说是AMD比Intel更比看穿频率的尽头,而实行的必要措施,而Intel近年也以型号代替频率,也是证明纯升提频率的政策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