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本文译自www.hardcoreware.net,此处为原文链接,希望我们的翻译文章能够让您更迅捷的掌握业界资讯。因本人水平有限,措辞不当之处,恭请指正。
写在前面
在一个理想世界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各种电脑硬件,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运行最高端的系统平台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唯一能够起到阻碍的只是人类自身是否懒惰到不去进行任何操作。(译者注:西方人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此文笔者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其实就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目前,那个“理想世界”距离我们还非常遥远。
实际情况是,只要这市场上还存在有廉价的低端产品,大多数人就会考虑是否有必要从钱包中掏出更多的钱来进行消费。也正是多数消费者的这种消费理念使得市场上每推出一款低端产品都会备受关注,而我们也就会不断地去挖掘那些低端产品所蕴涵地更高性能,也就会不断地去搜寻那些最具有性价比呢?
产品明细

从左至右依次是: Athlon XP 2500+, Mobile Athlon 2500+, Sempron 2500+
|
AthlonXP |
Mobile Athlon |
Sempron |
标称型号 |
2500+ |
2500+ |
2500+ |
实际工作频率 |
1829 MHz (11x166) |
1862 (14x133) |
1743 (10.5x166) |
核心名称 |
Barton |
Barton SOI |
Tbred B |
缓存 |
L1: 128K L2: 512K |
L1: 128K L2: 512K |
L1: 128K L2: 256K |
工艺制程 |
0.13nm |
0.13nm |
0.13nm |
功率 |
68.3W (1.65V) |
45W (1.45V) |
62W (1.6V) |
关于此次进行对比测试的处理器产品有以下两点需要加以说明:
- Mobile 2500+ 在三款产品中实际工作频率最高,但是其前端总线频率,也就是外频最低,因而在额定工作频率模式下,其低外频会使其性能受到影响。
- Sempron 2500+仅拥有另两款Barton 核心产品一半的二级缓存,这会使其性能表现受到影响,在稍后的测试成绩中您会看到更详细的对比数据。
缓存的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CPU是一个加工厂,那么缓存就是它的库房。而加工厂周围的地价非常昂贵,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建一个占地很小且容量也很小的库房(一级缓存),而后,如果还需要更大的库房,那就在远一点的地方建一座稍大的库房(二级缓存)。
CPU最常使用的数据被暂存在一级缓存中,而还有一些常用数据被暂存在二级缓存中,CPU处理二级缓存中的数据相比一级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至于那些不是最常用的数据,则被存储在系统内存当中,CPU对内存的操作要比对缓存操作耗费更多的时间。
上面所述只是对缓存工作原理的一个简单而形象化的描述,不过我认为这比生硬的搬弄术语更容易让人理解。由于CPU的工作频率高于内存的工作频率,因而在CPU产品中设计带有复杂运算规则的缓冲存储器对于系统正常运行来说至关重要。而如果没有这种缓存的作用,那么CPU的高速率就要白白耗费在等待低速内存提供数据的过程中。我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比喻来描述刚才所说的这些,但是这个道理其实并不是很难理解。
测试
从上到下依次是: Athlon XP 2500+, Mobile Athlon 2500+, Sempron 2500+
我们用这三款2500+处理器进行了大量的性能测试,大量的对比结果将会告诉我们,它们三个当中哪一个产品更值得我们把手伸向自己的钱包。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Sempron 系列的产品与Intel Celeron 系列处理器定位在同一级别的市场,因而Sempron 2500+的也是对准主频在2.5Ghz的Celeron产品的。几年以前AMD宣布其放弃使用主频区分产品型号而改用一个对比于Thunderbird核心处理器性能而制定的产品型号,一开始似乎效果还不错,不过随着更多产品系列的推出,此种命名方式的弊端日渐显露出来。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同为2500+,你却不能认为这三款产品拥有同样的工作主频,至于具体的产品特性,就更是各有千秋了。
测试平台
主板: Soltek SL75-FRN2-L (Nvidia Nforce2)
内存: 1GB OCZ PC3500 EL (DDR333) 2.5-2-3-8
显卡: Celestica Radeon 9600XT
硬盘: Maxtor 40GB ATA133
散热: Gigabyte 3D Rocket Cooler Pro
系统: Windows XP SP1, DirectX 9b, Nforce 3.13 , ATI Catalyst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