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是不是对最近推出的一些准系统很感兴趣,像皓鑫XPC,UNIKA的UNIPET都以它们小巧精致的外形,精巧的内部设计吸引着大家。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DIY一台准系统呢,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献上国外DIY玩家最新的杰作:一套基于Colecovision游戏机外形的个性准系统。
可能大家对Colecovision这台游戏机的来历还不太清楚,Colecovision是和大名鼎鼎的任天堂红白机属于同一个时代的游戏主机,最早在1982年推出。使用的是Zilog 80 A [8 bit]的处理器,在欧美风靡一时,其中代表的游戏是我们熟悉的大金刚,呵呵,相信和我同时代的朋友们都记得这个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的乐趣。不过改造的作者只是利用了该主机的外壳,其精髓还是使用了VIA推出的超密集集成的VIA EPIA-M ITX 嵌入式平台,才能用Colecovision内部的方寸之地改造成现在的准系统。



我们知道ITX 平台除了保持以往VIA EPIA-M嵌入系统体积小巧的优点外,还加入了DVD解码芯片的集成和更好的音频输出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大大增强这个平台的多媒体应用范围,能够硬件进行 DVD和DivX文件的解码播放。
准系统系统组成
• VIA “Eden” EPIA-M 主板,板载 TV-OUT, 6声道输出, 10x100网卡, 933mhz VIA C3处理器
• 256mb PC-2100 DDR-RAM
• 小型的 140W 电源
• Toshiba MK4310MAT 4.3 GB笔记本硬盘
• SONY 12X DVD光驱
开始动手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游戏机的内部的各种零件清理干净,其实这步很简单,只要拿起螺丝刀把内部的螺丝都卸掉,呵呵,至于那些内部的老东西,毕竟没什么价值了,不值得可惜。在拆掉内部的零件之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把机壳内部的塑料支架和突出的加强肋设计用锉刀处理掉,给我们安装新的配件腾出必要的地方。

设计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固定设计是最难的一部分。我们最终决定在下图所示的位置安装主板。事实证明这台主机的外壳到和VIA “Eden” EPIA-M好像是天生一对,外壳的宽度很适合这块主板。

不过不幸的是游戏机的顶盖不太适合主板的高度,为了完成整个系统的大业,我们只得忍痛把上盖上面的游戏操作面板用锯锯掉。

主板的I/O 接口面板需要需要从外壳的侧面引出,我们就把外壳壳体一侧开出一个缺口,不过做这步之前要拿好套间中的面板做好测量和标记,使得I/O 面板刚好能放进我们做好的缺口里,为了固定这块面板,我们使用了一些热熔胶,这个东西一般在电子市场都能买到。

下一步就是决定如何在游戏机的内部固定主板,我们还是选用了最方便的方法,在壳体的内部打孔,打孔之前用主板作好标记,可根据你选择的外壳的不同找一些原来就有的孔利用。此外我们还根据主板的高度找一些塑料的条子在主板下面作支撑,塑料块用强力胶水粘接在壳体上。
主机的硬盘被放置在箱体的右手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一块笔记本硬盘,发热量较小而且体积轻盈,我们就把它放在了对应箱体内DVD-ROM 位置的下面。还是一样打孔定位,用螺丝安装。使用一条笔记本用的ATA-44 转ATA-33 适配器连接主板的IDE接口。

然后我们在一次安装电源和增加的箱体风扇。由于箱体本身的空间狭小和高度的限制,我们选择的是一款品牌机上MCRIO-ATX电源,尽管如此,它的宽度还是有些超标。我们唯一的办法是把电源的内侧的钢板去掉,但是这样做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为箱体比较小,我们还要加强整个系统的散热。我们在电源的头部的外侧增加了一个40mm 的风扇,从外部吸引入室温新鲜空气平衡系统温度。此外在箱体的下面还要增加一个向外排气的机箱风扇,像固定主板那样把风扇固定在箱体的底部。 接下来又一个难题困扰着我,安装和固定DVD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可这些困难最终也没能难道我们,我们找来了一个旧机箱的上的一块边角料,只需要简单的加工就成了最好的固定工具,看看下图的效果,还不错吧。因为游戏机原来的底部就有一种阶梯的设计,硬盘被放置到了较低的那层,DVD并不会给硬盘造成多大压力,很大一部分压力被较高的底部分担了。
连接好电源和各种电源信号连线,一套具有经典Colecovision游戏机的外形的个性准系统就诞生了。其实这个时候装上Windows XP Pro和 SP1 就可以开始使用了。不过我们的原则是精益求精,下面还要做一些外表上的工夫。

上面为了能安装上主板和电源,把原来主机的操作杆面板部分给去掉了,如果这样就开始使用了,岂不是很难看,我们来了个很酷的设计。在面板拆掉留下的窗口上安装一块塑料的有机玻璃,再在箱体仅剩的空间中安装了冷光阴极射线管和相应的变压器和开关。
看看我们最终完成的大作把,绝对的有个性,哈哈,一台能够播放DVD,MP3 ,DivX ,而且能够上网玩游戏的 "8位游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