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一夜之间,采用Willamette核心的新一代Celeron就被摆上柜台,Intel的低端反击战就这样突然打响。掐指算来,这已经是第五代的Celeron处理器。这次,Intel走在了前面…… 当人们都在关注Itanium与Hammer之间的竞争时,Intel与AMD却在低端市场先采取了行动。事实上,无论是AMD还是Intel,他们都不希望迅速将CPU的性能升级,放慢脚步,稳扎稳打,按市场规律前进是最稳妥的发展策略,显然这两大巨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从大多数消费者的角度而言,高端的Itanium或者Hammer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是虚无缥缈,他们通常把性价比放在首位,所以身处低端的Celeron与Duron系列向来就是他们的最爱。 性价比杀手――Willamette Celeron 事实上,低端市场无论是对于Intel还是AMD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利用低端市场来抢占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尽管Intel一直是低端市场的王者,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我们可以看到AMD Duron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 然而如今情况大有不同,凭借Intel出色的市场调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Pentium4已经完全站稳了脚跟。此时也该到了重拾低端市场的时候了。代号为Willamette-128的Celeron将是Intel在低端市场反击战的第一声号角。 Willamette Celeron的核心与Willamette Pentium4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二级缓存的容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回Celeron与Pentium4在核心技术架构上的差距并不像当初的Celeron(铜矿核心)与Pentium Ⅲ那样大,因为后两者不仅在二级缓存容量上有差距,而且缓存的TLB入口数以及多媒体指令集也是不相同的,而前两者的差距仅仅体现在二级缓存容量上。 不过即使是这样,Willamette Celeron在性能上受到不小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图形处理以及办公软件中。但是令很多游戏玩家高兴的是,这不会严重降低3D游戏的性能,因为二级缓存对于浮点性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目前Willamette Celeron的起跳频率为1.7GHz,价格也只有800元不到,这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按照Intel的计划,未来Celeron还会升级到Northwood的核心,届时将拥有256KB的二级缓存与533MHz的前端总线,性能甚至会超过Willamette Pentium 4。看来Intel这回的确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当然最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不甘示弱――Appaloosa Duron AMD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事实上他们已经准备在第三季推出0.13微米工艺Appaloosa核心的新型Duron处理器。Appaloosa其实就是CeBIT2002上Thoroughbred AthlonXP的简化版,仅配备64KB二级缓存,核心尺寸也要小一些,除了制造工艺的提升,它与目前的Morgan核心规格基本相同。不过Appaloosa将采用效能更高的266MHz(133MHz DDR)前端总线,起步频率为1.4GHz(1600+),预计Appaloosa将沿用AMD的低价高效策略,用较高的性价比切入市场。 应当看到,当AMD的Appaloosa Duron推出之后,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对而言,Appaloosa Duron的优势在于其使用的芯片组更加便宜,而且售价很可能低于Willamette Celeron,但是在发热量控制以及稳定性等方面,AMD未必能赶上Intel。而在大家更为关心的性能方面,目前还不好说Appaloosa Duron与Willamette Celeron究竟谁更出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将不会太大。
夕阳武士――Pentium Ⅲ与Tualatin Celeron 尽管Pentium Ⅲ在桌面市场已经是四面楚歌,但是在移动市场以及低端服务器市场,它仍然维持着一份高贵的姿态。目前Intel已经公开认可在笔记本中使用桌面版的Pentium Ⅲ,而带有512KB二级缓存的Tualatin Pentium Ⅲ在低价位服务器中仍是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这种情况即将有所改变,因为Intel的Pentium4时代已经全面到来,Mobile Pentium4以及Pentium4 Xeon的推出会逐渐终结Pentium Ⅲ,因此Pentium Ⅲ只有等待市场来慢慢消化了,这对于准备升级的用户而言倒是一个好机会。 至于Tualatin Celeron,它的境地似乎不妙。其实阻碍Tualatin Celeron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因素并非其性能不济,而是目前可以用于Tualatin Celeron的主板甚至比可用于Willamette Celeron的主板还要少,如此一来使得Tualatin Celeron刚刚成为低端市场的宠儿就立刻成为明日黄花。 潜龙在田――Athlon XP 如果仔细对比一下AMD与Intel的Roadmap,你就会发现,AMD已经打算将64位的ClawHammer处理器用于桌面市场,而Intel的Itanium至今还没有正式的桌面版计划。如果Intel打算将Pentium4进行到底并大幅提高其主频的话,那么ClawHammer处理器很可能将是AMD用来对付Pentium4的强力武器。 如此一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Athlon XP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其实目前Athlon XP已经完全放下了高贵的姿态,800元左右的价格定位差不多是低端产品的水准。一旦ClawHammer顺利出炉之后,Athlon XP肯定会继续降价,那么届时它将成为不折不扣的低端市场产品。 一旦Athlon XP真的打入低端市场,那么其影响力将是难以估计的。毫无疑问,目前的Willamette Celeron似乎无法抵御Athlon XP的进攻,看来Intel早早地为Northwood-256 Celeron作准备也并非没有道理。 另辟蹊径――VIA C3 尽管在性能上,C3根本无法与同频的Celeron与Duron相提并论,但是C3的定位并非完全是桌面市场。信息家电、移动市场,这些都是C3的舞台。目前移动台式机是一个很大的热门,采用C3处理器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价格,还可以大大减小CPU的耗电量与发热量,这对于移动设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如果VIA真的希望能在CPU领域有所斩获,那么主动加入低端市场的竞争是必须的。使用Nehemiah内核的C4处理器也即将出炉,这将是VIA冲击低端市场的生力军。C4采用0.13微米工艺,起始频率达到1.3GHz,并且集成了256KB的二级缓存,同时保留128KB的一级缓存。在多媒体指令集方面,C4将同时兼备Intel的SSE2与AMD的3Dnow!Professional,这对于提高C4的档次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即使C4很有希望,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份平常心,因为VIA要在短时间内与Intel或是AMD的产品全面较量是不可能的。现在VIA的任务仅仅是缩小在低端市场中与两大巨头的差距,并积累宝贵的经验,储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成熟,再次杀入主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