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民众的消费习惯与国外不同,戴尔公司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区别于其它PC市场的发展战略……
对于国外PC厂商来说,中国无疑是必争的战略要地。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个人电脑的普及率还相当低——北京、上海、广州等富裕城市的电脑普及率不到30%,全国范围的电脑普及率则不到10%;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中,只有2%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络;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市场PC需求将在明年增长20%,成为全球低迷PC业仅存的几个亮点之一。
全球第一大电脑生产厂商戴尔公司已将拓展中国市场列为工作重点。自从9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该公司超越康柏、IBM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市场中的第四大个人电脑厂商、第一大国外品牌电脑生产商(前三大个人电脑商分别为国内企业联想、方正、同方)。今年第三季度,戴尔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获得的总收入增长了16%,市场占有率达4.9%。
戴尔在中国的成功与其区别性战略不无关系:
首先,戴尔放弃定制化生产策略,于今年7月首次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固定配置的电脑型号“速马(Smart)”。该产品售价仅为4700多元人民币,没有太多花哨的功能,但又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靠这样的低价产品,戴尔将目标直接指向大众市场——拿该公司市场代表的话说,其目标是“要向那85%的无电脑家庭提供用得起的电脑”。
截至目前,戴尔公司主要靠台湾代工厂商为其装配“速马”电脑,但从明年起,该公司将通过其位于福建厦门的厂房自行生产该产品。
其次,戴尔公司顺应中国消费者,采取了特殊的销售策略。
由于中国消费者多数信奉眼见为实,不接受直销,戴尔便在商场举办现场体验促销活动,让消费者消除电话购物的疑虑;由于多数中国人没有信用卡,戴尔向消费者提供了货到付款的选择方案。该公司还与各大银行推出银行帐户付款的选择——在开通此项服务的地区,用户可在订货后带着存折到最近的银行付货款。
不过,对于戴尔这样的外资企业来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不利因素在于:本土竞争对手(如联想公司)更熟悉消费者的心理,拥有更多宣传及销售渠道。在针对国企及政府部门的业务方面,联想等公司早已建立了牢固的业务关系网,而戴尔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