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一段时间闹地沸沸扬扬的“台式CPU事件”后,许多用户对笔记本的CPU有“台式”和“笔记本专用”区别有了认识。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一种PIII-MCPU,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近在中关村笔记本的集散地———海龙大厦溜达,帮朋友选购几台PⅢ的笔记本,这里是人声鼎沸、买卖兴隆。朋友因为“台式CPU事件”心有余悸,仔细询问了CPU的情况。
笔者和朋友在海龙一共转了5家笔记本电脑专卖店,咨询了5位笔记本电脑经销者,旁听了大约10位顾客与商家的交谈,发现用户甚至经销商对笔记本电脑CPU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一家笔记本电脑经销店的导购先生甚至口若悬河:“只有PⅢ-M才是笔记本电脑的专用CPU!”误导顾客。
实际上,这是英特尔的第三类笔记本CPU。就目前而言,有三种英特尔CPU被笔记本电脑厂商采用而非许多用户认为的二种。经过前一段时间闹地沸沸扬扬的“台式CPU事件”,许多用户对笔记本的中央处理器有“台式”和“笔记本专用”两类已经有一个大概印象,虽然两者的具体差别还并不十分清楚。而对于第三类笔记本CPU,则所知甚少。“台式CPU”也就是大家在各类笔记本广告中所看到的“FC-PGA”封装的CPU,它是根据台式电脑的应用环境而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制造工艺、L2Cache以及性能方面台式PⅢCPU和笔记本专用PⅢCPU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有巨大的差别。但为了更加适应笔记本电脑的特殊应用环境,笔记本专用PⅢCPU还拥有了一些台式CPU并不具备的技术特点。
首先它通过采用UPGA2的封装形式,在部件面积和高度上都作了大幅度压缩,节约了笔记本电脑内部有限的空间。其次通过降低核心电压,使CPU功耗也降低了约17%,再加上笔记本电脑CPU所特有的SpeedStep技术,功耗只有台式PⅢ的37%,散热需求自然小了很多,小巧精致的散热装置就足以解决对笔记本电脑十分关键的散热问题。即使在温度较高的应用环境,100°C的极限高温值以及温度保护功能也使配备笔记本专用CPU的产品表现更为出众。
目前一些国内外品牌采用台式CPU时,在散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增强散热风扇、增加散热孔等,并在产品上标示一些使用注意事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机器的“散热危机”。最后需要提醒用户的是,这两者的成本也有所差别,因此对用户来说,如果对价格特别敏感可以选择采用台式CPU的笔记本电脑,前提是厂商能够很诚实地将这一成本差异体现到产品的价格上。否则你只能高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英特尔笔记本CPU的“第三者”是英特尔在2001年9月底新推出的专门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PIII-M处理器(原名Tulatin),也就是一些厂商在广告中所说的“移动式笔记本专用PⅢ-M处理器”它拥有增强的英特尔SpeedStep技术,它的出现使笔记本电脑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目前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厂商主推装备PIII-M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如联想昭阳、HP等。
新的PⅢ-M笔记本专用CPU使用了更精密的0.13微米工艺,这意味着芯片内部的的晶体管更小和线路更细,即使在使用了原来两倍的二级缓存的情况下,硅芯片面积仍然比笔记本专用PⅢ还缩小了近四分之一。更适合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狭小的空间里放置更强大的处理器。
同时,更低的核心电压和功耗也得益于制造工艺的提升。晶体管越小,启动它所需的电压越低,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小。在升级的SpeedStep技术支持下,功耗只有9.3W。当频率达到1GHz,对0.18微米PIII来说,继续升高频率已经成为得不偿失的事,将导致耗能的增加,稳定性的降低。而新的PⅢ-M才刚刚起步,最高可以达到1.7GHz,因此它将逐渐成为笔记本电脑CPU的主流。当然与前两者相比,它的成本价格也会有所不同,但“掂量掂量”它所具有的强大性能,也算对得起各位来之不易的“银子”了。(注:英特尔SpeedStep技术: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殊性,英特尔开发了SpeedStep技术。当使用电池工作时,CPU可以用较低的频率运行,例如标称值1GHz的笔记本专用PⅢCPU可以工作在700MHz,以减小功耗。同时,由于CPU并不是时刻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的状态,SpeedStep技术可以使CPU在没有任务的情况下转入一种休眠状态,以节约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