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CPU的势力分布图被改写了。Pentium III和Athlon的低于1GHz的产品的交易量锐减,与此同时配备新内核“Tualatin”(开发代码)的新型Pentium III、支持多处理器的Athlon MP等产品相继亮相。Pentium 4也开始推出了1.8GHz的产品。完成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新型CPU的形状、封装方法及支持主板等均与原来有所不同。处理不当的话,甚至会损坏CPU。
尤其是对上述3种运行速度非常快的新型CPU的结构、性能及处理方法,有必要做一个完全彻底的了解。
Tualatin使Pentium III大为改观今后有必要注意主板的选择
英特尔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就于7月下旬将新型Pentium III悄悄推出市场。这就是“Tualatin”(开发代码)。Tualatin共分为两种。面向服务器的产品称为“Pentium III—S”,而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还叫原来的Pentium III。要使用Tualatin型CPU需要采用被称为通用主板的新型主板。
笔者还记得,在7年前的1994年曾经为是继续使用486还是转向Pentium而困扰过。现在又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当时,尽管Pentium已经上市,作为上一代产品-486的派生产品的“DX4”仍然被推出市场。使用1.0μm工艺技术制造的486从1989年推出了25MHz的产品,其后使用0.8μm工艺技术推出了66MHz的产品(产品名为486DX2)。在那之后上市的DX4采用了主要为制造Pentium而开发出的0.6μm工艺技术,工作频率达到了100MHz。
现在的情况与当时几乎相同,只是工作频率及制造工艺技术的精细程度上略有不同。Pentium III于1999年采用0.25μm工艺技术首次推出了450MHz产品,后来又推出了采用0.18μm工艺的1GHz产品。
现在,采用主要面向Pentium 4而开发出来的0.13μm工艺技术制造的新型Pentium III、Tualatin也上市了。面向台式机的Tualatin名称同原来一样,仍然叫“Pentium III”。同原来的0.18μm工艺技术制造的Pentium III(开发代码为Coppermine)通过工作频率的标记进行区别。Coppermine的最高工作频率为1.13GHz,工作频率在1.13GHz以上的Pentium III都是采用Tualatin内核的产品。在工作频率相同的情况下,Tualatin的产品标记为“1.13A GHz”。本次推出的两种产品是1.13A GHz和1.20GHz。Coppermine内核和Tualatin内核不存在功能方面的差别,只是前者没有支持多处理器的功能。
面向服务器推出的是“Pentium III-S”集成有512KB的2级缓存。在数据图表上虽然只标出了1.13GHz的产品,但是Pentium III配置的升级产品中除了有1.26GHz的产品之外,在秋叶原的电脑商店中已开始销售Pentium III-S的1.26GHz的产品。
根据英特尔公布的数据图表,工作频率为1.13GHz、配备256KB二级缓存的产品间的散热耗电量比较如下:采用0.18μm工艺技术的Pentium III(Coppermine)为37.5W,而面向台式机的Tualatin为29.1W,降低了约22%。
如上所述,同Coppemine相比,Tualatin的魅力在于:(1)提高了工作频率;(2)通过采用更加微细的制造技术在相同工作频率下降低了耗电量;(3)推出了所集成的二级缓存的容量达原来2倍的新产品。特别是Pentium III-S的性能提高尤其引人注目。
此次推出的两种Tualatin产品确实是有魅力的产品,但是要驱动Tualatin还需要配备新型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