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四、DDR SDRAM多通道设计的未来发展
DDR SDRAM目前已经是市场上的绝对主流,今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多通道设计,也都会以DDR SDRAM为主。从nForce的引脚数大幅增加和问题,我们能感觉到DDR SDRAM内存由于64bit位宽所带来的压力,增加一个通道就意味着至少要增加64个引脚以供数据传输,这对于芯片组的设计是一个挑战。
支持双通道RDRAM的850/E北桥芯片的引脚数只有615个,支持双通道DDR SDRAM的865系列是932个,当然不排除为与865G做引脚兼容所做出的牺牲,但增加一个DDR通道所增加的引脚数的确不可忽视。这就给进一步增加DDR SDRAM通道提出了一个难题,不过Intel在其Itanium 2平台上所使用的E8870芯片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E8870要求必须是4条DIMM一组安装,达到了256bit的总位宽,数据传输率频率200MHz(DDR-200)以满足128bit位宽/100MHz QDR的Itanium FSB的带宽需要从结构图上,我们似乎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深入分析它的内存控制架构,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了。

E8870内存控制架构
SNC(可变节点控制器)并不直接控制内存,而是通过外接DMH(DDR Memory Hub,DDR内存中心)来联接DIMM,那么我们要关注的就是用于DMH和SNC之间连接的Main Channel(主通道)的设计。

DMH细节示意图
大家看到什么了?对,Rambus,主通道用的是Rambus通道的传输技术。也就是说,DMH本身是一个DDR控制+Rambus信号转换器,此时它所控制的子通道纯粹是为了增加容量而不是为了增加带宽,因为带宽已经被主通道的800MHz/16bit带宽(除ECC数据,纯带宽1.6GB/s,与DMH所支持的DDR-200/64bit的带宽一样)限制住了。
倒过来再看SNC一方,由于采用了Rambus通道,使它的引脚压力大为减轻,否则以它的复杂程度,不可能做到1357引脚的水平。因此,这可以认为是其采用Rambus通道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从E8870的设计上,我们能发现Rambus的确是有闪光点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只有在如此高端的产品上才会出现它的身影。不过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多路(大于2)DDR内存通道的可行性。
总结
到此,相信大家已经对多通道内存技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至于VIA与SiS的多通道芯片组,在此不多说了,因为其思路不会在Intel与nVIDA之外;AMD的K8也是如此,双通道内存控制器虽然集成在CPU内部,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K8来说也只有提高带宽的一条路可走。
可以肯定,由于内存速度提高相对缓慢,未来将是多通道系统的天下,或许很快我们都会用上多通道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