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的概念最早是在电影音效录制中提出的,美国杜比公司(Dolby Inc.)在多声道音效领域做出的贡献最大,当然影响力也最大。电影录制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声道音效录制技术也由最初的Dolby Digital Surround (杜比数字环绕音效)进步到了如今广泛流行的Dolby Digital 5.1(杜比数字环绕音效5.1)。使用Dolby Digital 5.1音效录制的电影节目,在播放时可由解码器解码出:主声道(左、右各一)、中央声道与后环绕声道(左、右各一)、独立的低音声道。主声道和后环绕声道的主要作用是纪录声音的定位,提供给观众声音的方向感和空间感;低音声道的作用是提供给观众震撼的低音效果,表现电影中的动态场面;中央声道的主要作用是重放人声、对白等中频突出的声音,当然效果音和背景音乐也同样存在。
随着家庭影院以及DVD在社会中的广泛普及,多声道的概念也由最初的电影录制音效推广到了家庭影院系统(俗称AV系统)中,Dolby Digital 5.1音效录制的电影节目可以在采用Dolby Digital 5.1技术的家庭影院系统中得到重放。 多媒体5.1声道音箱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家庭影院的音箱系统,它和支持软件Dolby Digital 5.1解码的声卡以及电脑的显示系统、DVD光盘驱动器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准家庭影院系统。只是在电脑多媒体音箱系统中,低音声道的音箱被电脑用户习惯的称为“低音炮”,其他5个声道的音箱被习惯的称为“卫星音箱”。前置卫星音箱对应着AV系统的主声道音箱、后置卫星音箱对应着AV系统的后环绕声道音箱,而中置卫星音箱则对应着AV系统的中央声道音箱。(注意:由于电脑多媒体音箱的低频部分都是由低音音箱完成的,和AV系统中各音箱同时承担低频分量是不同的,所以这种关系只能是对应而不是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