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综合分析 而以上结果也可看出,散热效果好的都是采用上一篇文章所采用的标准型设计,也就是集中在一面剖沟,而另一面尽量不剖(只剖一沟给扣具使用)。
冰风暴三款版本
冰风暴 1G 与 1.3G,其优点为安静,风扇规格为 6x6,但只有 1CM 厚,转速约 4800 RPM,其散热效果可以更好,但以安静唯考量,应该是走欧规路线,搭配 Duron 或 Athlon 的表现都很不错。而冰风暴 850 MHz,风扇虽然只有 5x5,但转速高达 7000RPM,所以相当的吵杂,也因为如此,冰风暴 850 与 1G 测起来效果几乎一模一样。而冰风暴 1.3G,散热面积向两旁延伸,散热效果还可以再降低两度左右。
三款皆采用散热胶材质,比较大的问题是在於扣具,并非活动式,且扣具紧密度相当紧,一定需要额外的工具辅助才比较能够装得起来,如起子向外扳,才能够扣得起来。1G 所使用的钢条较紧,很难弯曲,安装时需注意。1.3G 的扣具更加难装,且它会扣住三个位置,所以安装时更需要注意,以免压坏 DIE。整体来说,1G 与 1.3G 非常适合需要安静的使用者。
AAVID 鳍片型
过去有的厂商想到采用鳍片作为散热片,这是因为鳍片薄,可以扩大其散热面积,这款测得的结果为 46/50 与 38/55,效果也还算不错,尤其只有使用 5x5CM 的风扇。
但由于其散热片材质并非铝,可能是锡或铁,因此散热效果可能降低一些,且鳍片有一个盲点所在,也就是它太薄了,因此热很快被吹走,而热被吸上来还需要时间。未来若底部能够改良为铜,或者改良为吸风式的 cooler,效果或许会更好。
风洞单/双风扇
风洞的优点为 3mm 厚铜片,但缺点就是表面积太少,以至於当 CPU 频率或热度高於一定时,效果就会锐减。所以由我们的测试结果可看出,搭配 Duron 900 还有不错的效果(46/49),但当 CPU 提升到 Athlon 1G 这麽高的时候,已经很难消受(39/59)。
所以在搭配热量较低的 P3/Celeron 或是 Duron 900 以内的频率,风洞加铜片仍有不错的效果在。未来若上部散热面积加大,并搭配 3mm 铜的快速导热,才得以应付 1G 以上 CPU 之高热,创造更好的佳绩。
另外,我们的测点在陶瓷底部,这并非 CPU DIE 的温度,因此风洞垫铜片的实际 DIE 温度应比其他铝底的要低一些。例如,之前我们之前采用 FKP32 与风洞垫铜片,测得 Duron 600 超 900 的陶瓷底部温度皆相近,但风洞 + 铜片不会当,但是 FKP32 会当机,所以这是由於垫铜片所产生的局部温度差异。
(下一页)